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正文
清朝两大丐帮真相揭秘:“黄杆子”存在200多年,帮主身份不简单
2023-05-01 05:34:09    家斗萌宠

人们对“丐帮”的了解,大都来自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小说终归是小说,历史上各朝代根本没有全国性的丐帮组织,因为朝廷不会允许那样大的帮派势力存在。真正的丐帮都是分散在各地的,规模不大,其行径和武侠小说里的描述也天差地远。

严格来说,古代没有“丐帮”的说法,明清时期的乞丐组织和帮会没什么两样,但还没有丐帮一说,近现代小说里才出现了“丐帮”的概念。


【资料图】

明清之前的乞丐比较安分,不少人靠官府的救济存活。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宋朝各州县设有“居养院”,原本是收容鳏寡孤独、失去谋生能力的人,宋高宗年间,朝廷屡次下诏,要求“居养院”在冬天收容衣不蔽体的乞丐,等天暖和了让他们走人。

宋朝对乞丐的管理比较严格。南宋年间,京城临安有一些好吃懒做的人混入乞丐中,体格壮健者大有人在。宰相洪适认为这些人可能是白天要饭晚上偷东西,就建议朝廷大举盘查,把那些体格壮健的乞丐都拉去充军了。

真正意义上的丐帮是在明朝出现的。明朝曾经实行统一管理乞丐的措施,各省的府、县、乡任命一个“丐头”,丐头听官府指挥,还可以世袭。官府一掺和,牵涉到权力,事情变得复杂了,乞丐组织和真正的帮会互相渗透,慢慢变成了丐帮。

据《皇明条法事类纂》记载,明朝京城曾有一个名为“叫化子”的丐帮,大都是青壮年,欺行霸市,为非作歹,和官府暗中勾结,所以没人管。后来事情闹大了才被解散。

清朝时,丐帮已经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清朝人靳辅的《文襄奏疏》里说,当时各地的乞丐大都是壮年男子,一边通过有官府背景的丐头拿“养济院”的救济粮,一边在外面强行乞讨。乡下人每有婚丧嫁娶,必须先宴请丐头,再奉上银钱。

谁家要是不肯出钱,丐帮就来一堆人,故意弄得一身污秽,臭不可闻,堵着门大呼小叫,撒泼打滚,到最后主家还得服软。县城里的集市开张,丐帮也要敲竹杠,大街上的店铺也时常被勒索。在富庶的地区,丐头都成了富豪,坐拥巨资,生活奢侈,连小乞丐也比寻常人家过得好。

清朝丐帮开了一个造孽的先河,把普通百姓家的小孩子拐走,毁伤其肢体或者眼睛、耳朵,养大之后让他们上街乞讨,为丐头赚钱。

关于清朝的丐帮,野史《清稗类钞》的记载最详细。书中说,各个县里都有一些店铺受不了丐帮的骚扰,定期向他们缴纳钱款,于是丐头就给这些店铺一张纸,挂在门前,上写“一应兄弟不准滋扰”,或者画个符号,众乞丐就不去这家店铺乞讨了。

通常本地或者外来的乞丐,都会加入丐帮,但也有一些人不愿加入,本地丐帮只好由着他们。如果那些交过“保护费”的店铺被“编制外”的乞丐恶意骚扰,丐头才会出面解决。

丐头的收入主要有两大项,一是街上店铺交的“保护费”,二是“年节之赏”,过年过节时,很多店铺和老百姓给丐帮的赏钱。不论“保护费”还是赏钱,丐头都要抽成若干,然后才分给手下。

丐头会给新成员传授乞讨的秘诀,不过都是老一套,没什么新花样。最重要的诀窍还是脸皮要厚。

新来的乞丐,必须把前三天的收入全部交给丐头,这叫“献果”,此后给按一定的抽成上交收入,一般不低于五分之一。谁交的钱多,经丐头考核通过,就会成为小头目。乞丐生病或者人死了,丐头会拿出一些抚恤金,数额大的话,由丐帮成员分摊。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里,丐帮帮主有象征权力的“打狗棒”,这还是有依据的,清朝的丐帮帮主也有一件象征权力的信物,叫“杆子”。顾名思义,也是一根棍子,被推举为丐头的人才可以持有。

乞丐入伙之初,要先了解帮规,有人犯了规矩,丐头就拿杆子打他,就算被打死,那人也毫无怨言。不过丐头不愿天天拿着棍子出门,往往用一根又粗又长的旱烟杆替代。

以“杆子”区分的话,普通的丐头叫“蓝杆子”。清朝的京城还有一个“高等”丐帮,丐头拿的是“黄杆子”,管理的都是游手好闲的旗人乞丐。“黄杆子”丐帮自清朝入关就有了,他们都有福利,所以平常不会上街乞讨,只在每年的端午、中秋和过年时成群结队出来,不要饭,只要钱。

当时旗人地位高,“黄杆子”丐帮还有不少没落的贵族子弟,横行霸道惯了,不好管,所以丐头的身份非同小可,由王公贝勒中的狠角色担任,否则镇不住场子。王公贝勒当丐帮帮主,实在是清朝的一大奇葩。

“黄杆子”丐帮要钱的方式比较特别,通常三五成群去店铺里,不吵不闹,也不开口要钱。其中一个人唱着曲子,另一人敲鼓板伴奏,手背向上,把鼓板放平了,就是讨钱的暗号。店家给钱也得讲究仪式,举高了放到鼓板上。

要是店家态度不够恭敬或者给的钱少,对方扭头就走,次日带更多的人上门唱曲子,天天来。看热闹的路人也很多,店家的生意是干不成的。最后店家必须托人和解,根据丐帮来人多少、僵持时间长短,拿出更多的“误工费”,动辄几千上万钱,才能让黄杆子丐帮满意。

如果某个店铺老板人脉关系广,能请来“黄杆子”丐头的话,那就不用破财了,丐帮不会再骚扰这个店铺。“黄杆子”发号施令,众旗人乞丐莫敢不从。可想而知,“蓝杆子”是惹不起“黄杆子”的。

《清稗类钞》记载,“黄杆子”丐帮组织严密,存在了200多年,和清王朝的国祚一样长。

责任编辑:

X 关闭

热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