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4月21日,武汉市农业农村局与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态所”)共同研究并启动了“数字中华鲟”项目。
4月21日,武汉市农业农村局与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共同研究并启动“数字中华鲟”项目。 记者刘斌 摄中华鲟是长江水生生物的标志性物种之一,是一种大型溯河洄游产卵鱼类,是地球上现存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素有“长江鱼王”的美称。
沌口后官湖边的三峡珍稀特有水生动物种质资源库活体库,研究人员为中华鲟量体长。 记者刘斌 摄近年来,武汉全面开展中华鲟保护系列活动:2022年,市农业农村局与长江水产研究所共同揭牌成立“武汉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同年,武汉江段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中华鲟放流活动,放流鱼苗50272尾;今年,武汉再次举行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其中,放流的510尾中华鲟各植入一个PIT芯片的“电子身份证”,建立了特定的身份“档案”,便于追溯、评估放流效果。
研究人员从鳍条样品中提取DNA,进行遗传谱系与多样性分析。 记者刘斌 摄据悉,中华鲟作为长江水生生物的旗舰物种,直接展现着长江“十年禁渔”的工作成效。“数字中华鲟”项目是继武汉市策划“数字江豚”项目之后,将数字技术用于珍稀物种保护的又一次尝试。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汪鄂洲为中华鲟做B超。 记者刘斌 摄21日,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士介绍,武汉启动“数字中华鲟”项目后,将长江大保护生态公益事业与数字科技相结合,对中华鲟的栖息环境、繁育保护、科学监测、文化创意、社会参与等进行全方位数字赋能,构建与中华鲟保护相关的数字“生态群落”;同时,对中华鲟种群进行全流域的实时监测、个体识别等“数字信息”的互通共享,为中华鲟保护搭建数字化技术载体。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李德旺表示,目前中华鲟仍处于极度濒危现状,保护中华鲟,需要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利用包括数字技术在内的各种新技术推动中华鲟保护工作。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X 关闭
4月21日,武汉市农业农村局与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以...
1、巴洛克风格于17世纪盛行欧洲,强调线形流动的变化,色彩华丽。2...
1、在对待费用的问题上,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不同的省份办理的费用也...
两市个股资金流入前20股截止14:59:00,沪市累计净流入-432 65亿元,...
1、木头by黑蛋白个人很喜欢的一篇,攻为父皇,受比较呆,但内心善良...
自国家统计局4月18日发布今年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以来,各个省份近日...
题:“东方珠宝城”云南瑞丽:“方寸米柜”重返喧嚣作者陈静下午2点...
图为火烧店镇的秦岭·宿集。 留坝县文旅局供图中新网陕西留坝4月22...
今日20:30由悦鲜活独家冠名的浙江卫视《青春环游记》第四季第二期上...
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4月22日13时04分在台湾海...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